为保证稿件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刊向更高层次发展,特对稿件提出如下要求。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数据可靠,层次清晰,语言简练。
2. 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文章题目、作者单位、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编等部分。
3.在论文摘要下方注明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 ),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4. 研究内容为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请注明基金类别及项目编号。
5. 论文摘要,请用第三人称书写。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能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研究文章应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来写,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不要重复论文题目,不要写非实质性和评价性语言。
6. 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
7. 引言不编层次序号,正文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1”、“1.1”、“2”、“2.1”、“2.1.1”。
8. 图要精选,可有可无的一律舍弃,切忌与文字或表重复。图的大小应适宜、主辅线分明。图中字符和数椐应准确无误,且与文字叙述一致。图样或有关图形符号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规定。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图(包括分图)要有图号和简明扼要的图题。照片或灰度图应层次分明,反差适当,边界规整,清晰。图片需指明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应在图上以“标尺”形式注明,尽量不要使用倍数。
9. 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量和单位必须采用最新国家标准和规定。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量的单位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章中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应采用最新版本,标准号和标准名称应准确无误。
10. 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相应处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应全部列出;超过3位,应在第3位后加“等”字。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法,名字部分可缩写。几种主要参考文献的著录内容举例如下:
(1)专著:主要责任者. 题名:其他题名信息[M]. 其他责任者(任选).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C].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任选)//专著主要责任者. 论文集题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3)期刊: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年,卷(期):引文页码.
(4)学位论文: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D].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科技报告: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R].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专利: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号[P].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7)标准:标准提出者.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EB/OL].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采用统一标题格式:《中国食品工业》+作者姓名+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