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时代刘铁华在重庆时期的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1939年至1946年,其中包括在育才学校担任绘画组主任,为中国木刻研究会复生的奔走,在中苏文化协会四年的任职以及所著《木刻初步》的出版。本文聚焦刘铁华的重庆时期,进行个案研究,重温特殊时期的历史语境、文化场景、特定观念及社会文化动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展开叙述,在梳理过程中思考并比对刘铁华的文艺活动与当今语境的关系,分析其为当下的艺术现象、艺术精神提供的现实意义。探讨地域美术史的研究书写和理论建构,以期地域美术史研究的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更好地融入至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整体研究之中。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海外市场的机遇。TikTok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短视频平台,是中国企业进行品牌宣传、直播带货的重要渠道。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为框架,通过对中国快时尚服装品牌Cider和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在Tikok上的8支短视频从表达层面、意义层面、谋篇层面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出Cider在国际传播方面的特点和不足,为中国品牌出海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许多艺术家越来越意识到材料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不同的材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达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成为承载艺术家观念与情感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所以,材料特性和语言在创作中的运用成为现当代许多装置艺术家研究的对象。塑料材料是20世纪一项伟大的发明,现当代的许多装置艺术家都曾以塑料为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本文从塑料材料的起源、发展、特性等方面结合现当代许多优秀装置艺术家的作品去探讨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对塑料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特点及运用中的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包括魏晋制、唐制、宋制以及明制等。在越来越关注商品审美价值的今天,这些袖子宽大、裙摆过长,不太适合日常出行的汉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在审美资本的视域下,研究汉服从冷门到热门的发展变化历程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新变化,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保持人的主体地位意义重大。数字技术与书法艺术的融合有数字模拟生成与数字装备生成两条不同的路径。这种融合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它们分别是数字技术与书法的汉字意义理解问题、数字技术与书法融合的风格问题以及数字技术对书法本体节律的冲击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本文对此持谨慎而乐观的态度。数字技术为戏曲艺术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提供了传播载体,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作为代表性媒介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革新,虽然传统剧场演出依旧是戏曲的主要传播形式,但是数字技术与戏曲艺术结合带来的虚拟与真实边界的模糊、叙事人称的转变、视听结合的盛宴,既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又是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传播的新的实践。以潍坊风筝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为出发点,分析潍坊风筝文化的内涵与展示价值,探索数字信息时代潍坊风筝展示的新途径。导入交互叙事理念,推出潍坊风筝数字展示三层次设计方法:打造非线性叙事展示结构、优化沉浸式实时互动体验、融入潍坊地域性文化符号,对潍坊风筝文化进行数字活化设计,旨在实现其与当下社会环境的融合,提高潍坊风筝文化的传播效率。
久坐办公人群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使得腰椎、颈椎等身体部位承受巨大压力,进而出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按摩椅的设计现状、需求现状以及久坐行为的危害,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疗技术,设计出一款基于久坐办公人群久坐行为特征的可理疗式按摩椅,为按摩椅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社官网,本站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咨询与交流服务。
本站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整理。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5550185959,联系邮箱:zgqkgw@163.com(收到邮箱后会及时处理)
工信部备案:鲁ICP备2021026002号-6